“在紐約的街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樣子,所以走在街上光看了人你就開心了,因為每個人都有他的生命,每個人都有他自己今天的情緒,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對自己的某些想法,所以你會覺得你是跟很多人...you are meeting everyone,你不會覺得你被人群淹沒,你會覺得越看到人越啓發你,所以其實創意,首先是讓每個個人擁有一些他自己的,在他身體的,在他外表的,在他語言的,在他表情的,在他everything的一些自由,所謂文化跟創意是息息相關的,跟個人自由是相關的。自由不見得是我可以說這個話,罵這個領導...其實這些是很狹隘的自由,這些只是某一群知識分子要的,對大多數人來講,自由其實并不完全指這些”
——陳文茜

我又想起烈姐曾經寫過的,在她年輕的時候,她喜歡坐在戲院門口看進進出出的人,做了演員之後,走去哪裡都成為被觀察對象的她失去了這種樂趣,如今,當她又可以像當年一樣坐在街邊看過往的人群,卻只看見大家都穿著類似的衣服,梳著類似的髮型,擁有類似的審美標準....她說,這真教人沮喪

我知道她們說的其實并不只是穿著這件事,而是借由這件事來說明我們內心真正的自由度,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連接,我們與我們內在那個真實自我的連接,這之間有了太多的阻礙,除卻道德與必要的社會規則,很多人在很多事情上依然習慣用別人的眼光來作为衡量自己的準則

大家都說...這個是漂亮的,而這個是沒品的....哦,好吧,應該是這樣沒錯
大家都說...擁有BMW是了不起的事,於是這個品牌的車在你眼中開始變得不一樣,即使本身對車既不了解也并不太感興趣的你根本看不出它的獨特之處
大家都說,在多少歲以后還不結婚就將被重新定義,身邊越來越多的人憂心忡忡地想要幫你"解決問題",於是單身的你開始覺得自己的狀況似乎不太對勁
大家都說,失業了很慘,於是你覺得好像不應該表現出高興的樣子,但如果大家都告訴你這沒什麽,也許你就會立刻開心起來
你做了一件事,卻并沒有得到想象中應有的回應,於是你開始懷疑,因為你習慣了用別人的眼光來衡量自己做事的價值
……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我們內心真實的聲音好像很容易就被忽略,被壓抑,被否定....因為我們的心常常不自由,以至於影響力總是如此神奇,很多時候我們甚至從來沒有思考過,當我們冒出一個想法,說出一個看法,是真的來自自己的內心,還是來自這社會上大多數人的認同

我想擁有內在的自由才能真正活得自在,跟隨自己的內心,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價值標準,才不會常常擔憂,缺乏信心,也才能真正懂得去尊重別人的標準,而不是要求別人一定要符合自己的期望

陳文茜說在中國文化里這樣的自由其實挺難的,但我相信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其實是豐盈的,我們內在的那個真實的自己都是具足智慧的,并沒有解決不了的難題,只是長期以來我們都太在意向外尋求而忘記了向內關照,和自己的內心好好溝通,那會是很有趣也很有效的體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nnie07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